關於[懂得玩弄死亡的編導最可怕]的文章:


    (涉及重點劇透,賞文前三思,然後我應該早幾天發文才對,跟自由時報的9/8的專欄的撞觀點了)  評分:9/10 猛人:全體人員   以為筆者打算在這篇劇透文討論筆者跑新聞碰到的黨政與財經那些雜碎有多雜碎?殘念~筆者只想討論《引爆點》如何用死人玩出一手好戲。   以前在大學上哲學課程曾經跟老師討論過自殺的意義,那是我第一次用很認真的態度與別人討論死亡這件事情的意涵以及價值。而最早影響我對於「死亡」在戲劇元素的看法的作品,筆者仍然是不可免俗地繼續很文青的推崇北野武導演的《花.火》。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曾經覺得狗血沒必要的角色退場(在《角頭2》幾個主要角色的死亡上,只是劇情必要但毫無昇華劇情美感),也慢慢能看懂編劇與導演的用意了。好比至今仍被筆者視為描述新聞媒體亂象最到位的驚悚片《千鈞一刻》,當年筆者在院線觀賞的時候一直無法釋懷為何編導會容許勞勃狄尼洛的角色被謀殺,直到近幾年才慢慢明白,如果死的角色是另一位主角,故事的批判色彩就弱化許多。 而這些年來,即使是筆者個人推崇的《角頭2》,也只是一種流於公式的讓幾位主要角色死亡的退場,並沒能有進一步的激起觀眾對於劇情推...
透過角色死亡昇華劇情期待的藝術-《引爆點》
BIO-MAN
引爆點
2018-09-09 11:06:06
劇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