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菲昂懷海德]的文章:


(比較喜歡這張海報,以女法官菲歐娜和少年的互動為核心,而非另一張女強人老婆與先生的構圖)   若要以精明幹練的菲歐娜口吻來做一個簡短評價,《判決》(TheChildrenAct)這部電影的架構與角色設定有趣,但議題論述流於表面而不深入,導致情感渲染力不足,很難引起共鳴。  但人是會思考(腦補)的動物,看到電影將議題以表淺的方式輕輕帶過,反而留給觀眾更大的思辨空間,可以往下深究這部電影到底想創造什麼意義。  我想談兩個層面,一個是關於信仰的價值,另一個還是關於信仰的價值(笑),只不過前者是從社會層面來談,後者從心理層面來談。一、社會層面的信仰價值   這裡談的信仰特指於宗教信仰。  我本身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因為好奇信徒們的思維,偶爾會與天主教或基督教的朋友們聊到關於信仰的話題。  諸如「可能你們沒有信主的人會無法理解,但我們就是相信,神會告訴我們該做什麼、要做什麼。」、「當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禱告,上帝會指引我們。」這類發言經常從信徒口中說出,聽在一個注重獨立思考、凡事講求前因後果的人耳裡,簡直是靈異怪談,不可理喻。  但我在電影裡又聽到了類似的言論,來自一位信仰耶和華見證人的癌...
《判決》之後,該如何看待信仰的價值?
Allison 艾厲森
判決
2018-10-04 01:17:48
演技
9
以《此情可問天》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艾瑪湯普森,同時也以《理性與感性》成為唯一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獎的影后;《判決》的演出足以看到她極具舞臺魅力、穩健臺風,和詮釋女強人外堅內柔的高超演技。由法律出發,切入人們對於生命的價值觀差異,並探討了社會大眾普世對於道德、人性以及生命的哲理,對於善與惡的思辨,全片強大的戲劇張力,發人深省。 《判決》的故事相當精彩,藉由一位生活拘謹的倫敦高等法院女法官,決定醫院是否搶救因信仰而拒絕輸血的青年,以及面對自己面臨崩潰的婚姻,引出了人們在生命中所面對的抉擇。我們時常在選擇的同時,參雜理性與感性的思緒,以法律事件談論著人道關懷與道德倫理的議題,讓整部電影充滿值得思考的問題:生命的重量能不能用法律的天枰衡量?換言之,人不用法律也能判別是非善惡的話,那法律是否也有無法觸及的領域呢?     全片從冰冷的法庭出發,但隨著關鍵案情步步深入,慢慢散發出溫暖的氣氛,不時透露出創作者的人生觀。電影中不少對白都充滿哲理,也非常依賴當中演員們的演技,與互相對戲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情緒在無形的拋接之間產生精彩的火花,是本片迷人之處。尤其是艾瑪湯普森展現了她...
《判決》The Children Act -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判決也是
XXY
判決
2018-09-26 01:16:40
演技
10
  這次要介紹的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最新作品《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這是改變二次大戰結果的關鍵行動,也是塑造現今世界的決定性事件之一。當數十萬名英軍與盟軍被敵人的武力團團包圍,他們的背後只有冰冷的大海,而敵軍正從四方進逼,隨時可以一舉殲滅盟軍。敵軍利用大規模空襲的方式攻擊海灘上無處可躲、彈盡援絕的盟軍。為此,英國下令出動各式大小船隻,冒著猛烈的戰火,出發拯救盟軍。希望是他們唯一的武器,存活就是勝利。   雖然說「敦克爾克撤退」是一場既定的歷史行動,諾蘭依舊展現他優異的劇本調度,不僅用陸、海、空三個面相全面的去建構這場撤退行動,更巧妙的交錯三個空間尺度週、日、時的時間尺度和次序,從每一個角度設身處地的用「眼神」和「所見」去還原敦克爾克戰場的樣貌,像掃雷艦的空戰,就能有戰機、民船和水中的士兵三種視角。在竭盡所能讓觀眾身歷其境的同時,三維的視角帶來的時序交錯不只是諾蘭擅長的非線性敘事,也調和了三線長短各異的時間尺度,讓整個行動更為緊湊。逐漸匯聚三條線的同時將所有的電影能量灌注在其中一次的救援,呈現最飽滿的情感渲染力,又能達到「以一喻眾」的效果,更免去了重覆帶來的尷尬...
《敦克爾克大行動》殘酷輝煌的一頁二戰
柏C
敦克爾克大行動
2017-07-24 19:35:07
總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