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羅桑]的文章:


  「因為我夢,所以我不是」「因為我夢,所以我不是」「因為我夢,所以我不是」 影片一開頭,低沉的男嗓重複地唸著;然而鏡頭卻帶向一個年僅十一、二歲(顯然應該尚未變聲),正在紙上書寫的男童。 許多評論認為《里歐洛》中除了男孩本身的自述、詩蟲馴者的口白外,還存在第三個具有全知觀點的旁白。 我並不這樣認為;相反的,那述說著「里歐洛」故事的低沉男嗓,在我眼中即是里歐洛想像中自己的聲音。 如同他想像與家人沒有血緣關係,如同他想像自己透過一棵被汙染的番茄受精,如同他想像比昂卡在義大利的山城中為他高歌。   《里歐洛》在想像與現實的界線邊緣游走;透過男孩的眼睛,我們雖難為「真實」與「虛幻」寫下確切定義,但也正是男孩豐沛的想像力,為他苦澀壓抑的童年增添不少色彩。 「里歐‧洛佐」一開始便否定了強加於己的身分,以作者之姿帶領觀眾相信他的實際姓名為「里歐洛,洛佐涅」。「那些只相信自己所認可的現實的人,叫我里歐‧洛佐」,短短一句話說明里歐洛有意識地與「現實」切割;如果可以,他甚至要全盤否認這個現實。 正因如此,「里歐洛」總是從一種抽離的角度述說經驗,如他所言:「我過著不屬於我的人生」。誠然...
里歐洛_因為我夢,所以我不是
強納森
里歐洛
2015-05-28 08:11:23
劇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