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由黃春明小說"兒子的大玩偶",透過吳念真改編的劇本,由侯孝賢執導的小品,於1983發行後,迄今已超過30多年,仍然在台灣電影史上一在被提及的經典作品。
故事線的軸線從街邊領米的隊伍帶到主角坤樹,回家趕緊叫老婆去領教會發的米,說來有些諷刺,即使不屬於這個信仰,也得為著生活去領免費的米,這也點出時代下的貧困壓迫,連基本填飽肚子的生理需求也都顯得困難重重。
坤樹與妻子的對話:坤樹以為妻子去熟人開設的診所裝設避孕器而覺得丟臉,妻子說是避孕藥,坤樹也有意見,覺得吃了會造成不孕,並覺得為什麼沒有先徵詢自己的意見。當然,這也都在後續劇情展開後,比較理解妻子吃避孕藥的原因。
劇中使用了許多次用聲音轉場,這裡就從坤樹盯著孩子,夫妻兩人過去對話的聲音轉場,彷彿回到過去。坤樹要妻子去喝墮胎藥、將孩子拿掉,妻子只是一昧地哭;坤樹不想要孩子的理由是:養不起。
回到現實,這一場從坤樹的工作開始—穿著小丑服,聽到火車來後,立刻將兩片木板透過繫帶背上肩、當活體廣告,一片在前、一片在後,十足十的流動看板,從家門衝到火車站門口,透過鏡頭,我們看到坤樹的”上班”路線:從小巷、跨越鐵道、來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