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趨成熟完備的韓國電影,長期以類型片最為突出,不論拍攝為何,總有那般魔力勾引著觀眾目光,魅力之餘,也仰賴其極端的特性,溫暖小巧可愛,抑或是冷冽到心底發寒,一切強大使然,再再擦亮了韓國類型片的金字招牌。
屢見不鮮的驚悚題材,暴力血腥、人性扭曲、地位卑劣等,多半是其暗黑要件,偶參點人性光輝,溫柔中和了原有的沉痛力道,便陸續造就出許多經典作如《原罪犯》、《殺人回憶》、《追擊者》,再到近期的《下女的誘惑》及《哭聲》,看似驚悚套路無窮無盡、頗具創意持續下去,此刻卻來了班《屍速列車》,雖是早已被好萊塢翻弄成俗的活屍片種,卻是娛樂滿分、高水準的商業大作;更特別的是,列車如預期般屍了滿地,卻也開出預料之外驚人的續航力。
打從正式上映前,《屍速列車》就技驚四座,不外乎顯見於相關口碑及宣傳上,如高調入選第69屆坎城影展午夜展映單元、賣出156個國家版權、美國福斯影業和索尼影業爭相搶購欲翻拍成美國版等,再到上映後觀影人次和票房雙雙締造新紀錄,前前後後獨步亞洲,自然奠定可觀的收益。
故事直接了當,說的是一種未識別的病毒屍虐全韓,你我再熟悉不過的生化危機,更迭在過往不計其數的作品當中,如今卻被聚焦在一班開往釜山的生存列車,除沒有受到病毒感染的人們順利擠上車外,活屍群也搭了順風車,可進可出的開放式逃殺,頓時轉為無處可逃的封閉場域,一群人、一群活屍,便開展出難以預料的情節與轉折,絕望之際,列車毫不拖泥帶水地向深淵(或希望)駛去。
說列車是一個獨特的表演場域也不為過,以列車為背景的電影不勝枚舉,如早期經典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火車怪客》、《滅》,近代具特色的《消失的旅客》、《末日列車》等,都在有限空間的利用上,展現十足的敘事功力。
雖為便利的移動載具,有利於劇情進展,好比沿途的人事時地物,能點綴,亦能關鍵,但要在列車上大做文章,編導還真得有一定的火候才行,遑論乘客還是無處不繃緊神經的活屍,足見《屍》片有別於昔日活屍片多呈現活屍遍野的都市或郊區,竭盡巧思玩出新花樣,玩的是活屍散佈在一節節車廂;人類躲藏僅止於廁所、行李架、隧道等設施;活屍有夜盲症,沒看到人就不追咬,也無法自行開門(片末自私老闆除外);至於活屍片固有的打殺場面,同樣在《屍》片中可圈可點,尤以角色上安排一群棒球隊員手持球棒,以及硬漢大叔、愛女父親和勇敢青年三人結隊殺出屍圍最為過癮,一趟搭乘下來,老梗玩得好、玩得巧,也是能變成好梗的。
開場一幕被貨車撞死的鹿,在貨車駛離後倏忽詭異地爬了起來,既使觀眾在觀影當下成功進入末世氛圍裡,也彌漫著科學凌駕自然後的反撲意味,後續鋪陳出「大難臨頭各自飛」的道德哉問,則是《屍》片最為高潮之處,該自求自保?還是該犧牲奉獻?末日將近的同時,生存選擇的窘境,並非是多神聖、甚或是多新穎的命題,為求生而受人厭惡的老闆、原先囑咐女兒顧自己就好的父親等設定,不意外是此類型片必要之惡。
然難能可貴的是,除間接隱射出韓國積累已久的功利主義,以及上層階級事不關己的態度,亦表達自力更生,甚至是自我救贖的可能,像馬東錫飾演的凶狠硬漢,保護即將臨盆的愛妻、孔劉飾演的父親於片末捨身救女等,濃濃父愛流露下,都要「希望」(肚裡胎兒 & 女兒)永留存。無可厚非地,《屍》片雖仍有韓影大灑狗血催淚的通病,也稍嫌簡化了電影訊息,如病毒成因、事件爆發歸咎等,但就韓國首部活屍災難電影而言,已是令人難以望其項背了。
散場貴重物品值(超值=5個):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