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列車不斷地往前行駛,她的回憶和靈魂卻始終停留在過去,遲遲不願往前開。《列車上的女孩》將三名女子的敘事線不斷交疊,每一段回憶都有可能不是自己的,所謂的驚悚和懸疑,只是其中的一環,因為這只是一部單純地描述,女人該如何戒掉這世上的壞東西。
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的《列車上的女孩》,描述每天都固定搭乘列車通勤的瑞秋華森(艾蜜莉布朗 飾),總是透過車窗往外看她和前任丈夫湯姆(賈斯汀瑟魯斯 飾)曾經住的房子,即便對方早已再娶新婚妻子安娜(蕾貝卡弗格森 飾)。同一條路程,瑞秋也開始偷窺隔壁棟的完美夫妻梅根(海莉班奈特 飾)和史考特(路克伊凡斯 飾),幻想著他們的生活。直到某天,她意外在他們家的陽台上目睹令人出乎意料的景象後梅根就失蹤了,而瑞秋似乎也從偷窺者變成嫌疑人,但所有的記憶卻都在喝醉中遺失...
不管是電影還是原著,《列車上的女孩》在上映前總是被譽為下一部《別相信任何人》或是《控制》,同樣以喪失記憶、失蹤的人妻、婚姻的失敗為賣點,但幸好電影《列車上的女孩》沒有過多其他作品的影子。作為一部心理驚悚片,電影敘事仿照原著以三個女人的視角,不斷打亂的時間順序,以及刻意擾亂視聽的影像,增添電影的懸疑感。時間不斷往前推進,但每一個環節卻也都圍繞著過去,但比起劇情的懸疑感,《列車上的女孩》最精彩的莫過於每一顆電影鏡頭設計和光影呈現,拍出每一個角色的內心層面,而非只是外在。
「我不再是以前那個女孩。」《列車上的女孩》將劇情拍得非常好懂,前提是你必須記住所有人的關係圖、名字和長相。電影中主要出場的三名女性,瑞秋、安娜、梅根;三名男性,湯姆、史考特、心理醫生,總共六名主要出場人物,關係雖然不複雜,但是因為電影交錯的敘事,以及安娜和梅根第一眼非常像的外表,使得觀眾很可能會在前半段精神錯亂。
如果用最白話的方式說明,《列車上的女孩》就是一部酗酒的女子,如何找尋自己失去的記憶,擺脫自己錯誤的過去,活出新自我。單看角色的心路歷程,的確很像曾經執導《姊妹》的導演泰德泰勒的勵志作品,如果抽掉所有懸疑的部分,本片告訴觀眾的除了飲酒過多有害身心健康外,最重要的莫過於「活在當下」。片中三名女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心理問題:有人孤單、渴望愛情;有人活在內心憂慮的婚姻中;有人活在陰暗的過去。失婚、性生活不美滿、婚姻不和諧,用一部驚悚片講述婚姻的可怕,或許一點也不為過。「當你起床後什麼都不記得,你只能說聲抱歉。」
「說謊,就像踏上一場旅程。」雖然電影名稱叫列車上的女孩,但是主角既不是女孩(是女人),多數的場景也不在列車上。反倒是片中為了呈現角色的陰鬱,不只是使用膠卷底片拍攝,藉由某種粗糙的真實顆粒,以及強烈的光影反差,營造全片驚悚懸疑的氣氛。仔細注意導演的電影語言,每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的專屬拍攝方式。為了呈現瑞秋內心的不穩定和焦躁的情緒,使用非常多的特寫(鏡頭距離艾蜜莉布朗只有大約30公分)和手搖攝影機;住在郊區過著平靜日子的安娜,則多透過玻璃窗捕捉,營造出距離感;而梅根在心理諮商時,則多以逆光、側光的光影,讓臉部呈現帶有陰影卻又有光亮的對比。《列車上的女孩》的視覺風格著實突出且一致,讓觀眾不只能看見光明的地方,其角色心中的黑暗也能一窺全貌。
如果真要比較,《列車上的女孩》的驚嚇感的確不及《控制》,再加上因為前半段將橡皮筋拉得過於緊繃,使得在電影最後放掉時,少了倒抽一口氣的糾結。再加上許多混淆視聽的橋段,過於零散和一閃即逝,也讓電影演到一半時,多數觀眾就能猜到結局。但是《列車上的女孩》的情感層面、婚姻問題、女性情慾與自我價值,本片著實將驚悚電影帶到另一個境界。
雖然電影多數的時間,不斷逼迫觀眾直視演員的毛細孔,但《列車上的女孩》終於讓觀眾看見不再只是秘書,或是被男人拉著跑的女人,而是完美詮釋一名擁有酗酒問題和精神狀況的艾蜜莉布朗,幾乎脂粉未施,還要對著鏡頭暴走吼叫,精彩的選角莫過於此。演技上的較勁,也讓海莉班奈特、蕾貝卡弗格森搶眼的程度,沒有被主角掩蓋住。
噴泉上面三個跳舞少女的雕像,彷彿將三人的關係串在一起。所謂家醜不可外揚,瑞秋在列車上只看見他人婚姻幸福的美滿,屋內的不幸卻沒有人看得見。以及為了幫助他人重獲幸福,好作為自己孤單的心靈補償,《列車上的女孩》就分類來看,或許也是某種發人省思的作品。
從《斷背山》的「我想知道該如何戒掉你」,再到艾美懷絲的「我不是好東西,快把我戒了吧!」《列車上的女孩》描述的便是此心境歷程,不管是酒精、男人還是過去。
推薦族群:看過原著(應該)也不會失望的讀者、想看女演員的毛細孔、如何解決婚姻的終極守則、有酗酒問題的人
歡迎加入 CharMing的投幣式置物櫃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