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用這一首曲子的時間,和你一起過我們的第二種人生。」
看完《樂來越愛你》的唯一反應,只有哀歎。嘆不允許相稱的兩人修成正果,嘆擁有夢想的愚昧,嘆人總是得向現實屈服。
這並不是什麼俊男美女在一起的愛情電影,也不是"live happily ever after"的童話故事,而是血淋淋的現實。人生,註定不會照著少女漫畫或偶像劇中那種幻想劇本走,每個人都必須和人生做一定的妥協。或許,小的時候,有夢最美;但是當我們踏入了社會,步伐頓時變得沉重,不再能飄飄然遺世獨立般地將自己關在虛幻的小世界中,過一個道士的生活。"It's time to grow up." 換個夢想,也該是時候長大了。
Mia 一開始是在好萊塢的一間咖啡廳打工,偶爾去參加各式各樣的試鏡機會,這些機會對Mia而言是那樣的千載難逢,但Mia對他們而言只是茫茫人海中的一位等待被發掘的女孩。多次的失利讓她失落,但在Seb的鼓勵下她辭掉了咖啡店的工作,開始為自己寫一齣獨角戲。那是一齣非常懷舊(nostalgic)的戲,然而空著的保留席(reserved seat)、寥寥無幾的觀眾和幾句無心的冷嘲,讓Mia再度受挫。"I think it hurts a little bit too much." 當Seb問起Mia放棄的原因時她這樣回答,淚水也不爭氣地流了下來。
Seb 是極度狂熱的爵士鋼琴家,立志要開一間自己的純爵士酒吧,希望能挽救將要死亡的爵士樂。但這個理想從未受到支持。他在餐廳彈著Jingle Bells,到處在派對和婚禮上演奏,過著與自己理想背道而馳的生活,後來也加入了Keith的樂團。那場演唱會是最令筆者痛心的一場戲,當電子音樂響起時Mia倉皇失措的眼神讓人不忍直視,而台上的Seb麻木地演奏著觀眾喜歡的音樂,舞者的出場更是諷刺地擋住Seb,不被人看見。Seb將自己的喜好與堅持放在一旁,換一份穩定的工作,做別人喜歡的事,那是他的妥協,那是他以為他該有的“夢想”。看似壯大華麗的演出,卻是踐踏著Seb的理想和Mia的期待換來的,這場戲,多麼殘酷。
Mia和Seb都是Keith口中的“holding on to the past”的人,沒辦法往前行,那倒閉的戲院、被森巴入侵的酒館,讓人嚮往過去的美好,嚮往回到從前,不願長大。然而長大並不是要人放棄追夢想以求穩定,而是懂得在追夢的路上別忘了讓腳有地可踏,不再血氣方剛地辭掉工作放手一搏。就好比,想要碰觸到藍天,得先有塊踏實的地面讓你縱身一躍。或許就像後來死了心、不抱任何期望的Mia,用最真實、無絲毫偽裝的自己打動了他人。她總期待自己被看見,卻一直用他人的角色保護著脆弱的自我,直到最後她終於明白之前試鏡受挫的原因--“我不能假裝自己是其他人,我只能做我自己。”
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固然重要,就像《比海還深》只求保送上壘的真悟,立志當一個公務員,過穩定的生活,這樣未嘗不好,但這樣的甘於平凡,並不是Mia和Seb想要的人生。然而有波瀾,必有起伏,日中後必昃,就像《搖滾青春戀習曲》那樣的悲喜參半(happy-sad)。
追逐夢想的熱情讓兩人相遇,然而夢想的完成卻迫使兩人分開。因夢而聚,也因夢而散;縱使結局令人心碎,但他們永遠都是彼此夢想的推手,他們永遠能一眼就看見台下茫茫人海中的那個人。英雄惜英雄的兩個追夢人,這樣的故事,美極了。
Mia 和 Seb就像鋼琴上的黑鍵白鍵,總是黑與白仿佛世界的兩個極端,他們卻不能沒有彼此,那首動人的
最動人的一幕,還是要數結尾的那場戲。在這一首曲子的時間內,幻想兩人過了另一種人生。旋律的減弱也將兩人拉回現實,與《搖滾青春戀習曲》中互為對比的兩場舞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讓人心痛不已。最後的回望,在溫柔的藍色光下,兩人四目交接那一瞬,他們似乎明白了"Where are we? What can we do?"這問題的答案,而那上揚的嘴角便是最好的證明。
夢想這條路必定艱苦,受挫了不要氣餒。在外闖蕩的追夢人啊,當你累了,受傷了,當你迷失了自己,別忘了身邊那些支持你的人,也別忘記那個一直都在的“家”,和永遠等著你回來的爸媽。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10
題材鮮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