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https://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98213275
在近幾年台灣賀歲片其實已經開始向下滑了,不能說此檔期電影不夠精彩(當然也是其中之一),問題該是觀眾看膩了,看膩賀歲片總跳脫不了既有框架,要嘛多是以人情味為出發點,要嘛就是豬哥亮。同一招出手太多次,總是會有失手的一次,去年雖然仍是豬哥亮主演《大尾鱸鰻2》居台片之冠,但實際上它卻慘被另一部好萊塢英雄電影《死侍》狠甩幾條街,直至今年同樣由豬哥亮主演的《大釣哥》討論度與熱度已明顯不如前了。正當我們以為賀歲片已經就是「這樣子了」的時候,今年同時出現了《52Hz, I love you》以及《健忘村》這兩部風格迥異的賀歲片,且此兩者皆為台灣過去鮮少出現的類型電影,足以顯見台灣電影是有實力掌握多元題材的。
只是,不論是《52Hz, I love you》還是《健忘村》,說實在話標上「賀歲電影」是有那麼點不太恰當,前者真要分屬應當放在情人節較為合適,至於後者放在哪裡無所謂,就是放在大家都追求過年氣氛的春節就是怪怪的。可說歸說我還是買票進場了,先說結論好了,我很喜歡《52Hz, I love you》,喜歡它的劇情、喜歡它的角色設定,但更喜歡的還是它的音樂本身,尤其《開門關門》這首歌曲,由四組「旁觀者」擔任「引歌」,唱出主要四位角色自己可能不知道別人卻知道的、關於對愛情的憧憬、迷惘與害怕,接著再由「當事人」自己唱出屬於自己的心聲,而開門與關門這兩個簡單動作,直接道出他們現在正面臨的愛情抉擇處境。歌詞不僅貼近觀眾,也與電影本身相呼應。
事實上,在電影之前我就是先聽了《開門關門》才開始有了對《52Hz, I love you》的興趣,因為我非常喜歡「小男孩樂團」以及「棉花糖」,兩位主唱米非以及小球聲音都非常特別好聽,不能說她們(包含小玉)是歌而優則演,但確實只有她們能夠「唱」的這麼到位,對於一部歌舞片來說,與其看一些演員很勉強的唱著歌,倒不如看真的歌手唱歌。先前魏德聖擔任馬志翔電影《KANO》監製,找來了一群棒球選手演電影,這次再找來多位歌手演電影,不只成功引起話題,也再次驚艷了觀眾。至少對我來說,魏德聖已然成為台灣電影近代不可缺少的新銳導演之一了。
回到電影正片上,《52Hz, I love you》調性有點近似知名歌舞片《媽媽咪呀》,輕快俏皮且充滿各種色彩,非常適合「愛情」這個本就五彩繽紛的主題。
愛情總是在「我愛你,你愛他,他愛她,她愛她,他愛他...」裡拼命糾纏,如同片中的甜點師小玉,他細心照料著一顆早就知道不可能結果的單戀果實,卻甘願成為對方的鬧鐘、對方的垃圾桶。而每當愛情降臨,卻又會開始覺得「眼前的人到底適不適合自己?」,就像政府職員蕾蕾,耗費十年青春在一段感情上,拼命在對方身上刷著自己的青春,卻在收到一張張帳單後,開始感嘆自己到底還有多少額度可刷?且對方究竟有沒有想要償還貸款,或者給予自己等價的東西?只是在愛情出現以前,又不斷的去給愛情「做出假設題」,寫題太久時間到了考卷收走了機會沒了。於是小心花店的小心,即使有著與外表不符的歲數,卻沒有他人認為應當有的經歷,關於愛情。
《52Hz, I love you》裡有等愛的人,有想愛的人,有不想愛的人,還有愛不到的人。無論是異性戀亦或同性戀都好,每個人的愛情都不一樣,卻也都近乎一樣,想找的不過就是一個「對的人」罷了。當然除了必然的愛情課題外,本片雖然篇幅較少,但依舊缺少不了愛情永遠的對手-麵包。「愛情是需要麵包來養的。」,這句話是肯定句也是疑問句,會有人講明明可以靠愛情戰勝麵包,但說的簡單做得難,如果能夠輕鬆做到,就不會有像蕾蕾為此掙扎十年而想放棄愛情的人出現了,不是嗎?
《52Hz, I love you》唱出了台灣電影的另一種可能,那種不同於好萊塢歌舞片的小清新感,實在很難不讓人不去喜歡。片中的每首歌就像電影一樣如此討喜,每個環節設計、舞蹈編排、運鏡走位等等,在配上繽紛的色彩點綴,彷彿就像在看部華麗的歌舞劇般令人目不轉睛。只是「歌」卻有點壓過電影本身,不能說不行,可這終究是部「電影」,全片的說話台詞篇幅明顯少於歌唱部分,或許是想彌補「演員(歌手)」自身的演技不足,也可能是為了「突顯」這些用「說」的情節精采之處,若非這些歌手真的唱得不錯,不然我是會覺得用的有些過頭了。
在劇情部分,也是走向一個每個人都有伴的圓滿收尾,孤單的有愛了、吵架的和好了、第二春的找到了,像是呼應著預告片裡的那句話,「擁擠的城市,不應該有孤單的人。」,不管是情人節也好,春節過年也罷,好像在這樣重要的日子裡,再怎樣喜愛孤獨的人,都會想找個人陪伴,就算只有一天也好。魏德聖導演是看準了情人節就是要兩個人才能過,就像過年就是要全家人團聚,才會推出這樣一部「不該自己一個人」的電影吧(亂講)。
就算有人說世界上沒人能聽見那條能發出52赫茲頻率的鯨魚聲音,但誰會真的能夠確定,會不會在未來有一天,在某個地方,出現一隻恰好能聽見牠的貓咪呢?
今天三點下班後就趕著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跟老爸還有老姐一起,看完後的現在在電腦桌前打著文章,等著老媽煮年夜飯,最後我想說,祝常來、碰巧點進、我的讀者(?)還有PPT電影版的大家新年快樂,新的一年就讓我們繼續看電影吧。
最後附上《52Hz, I love you》的預告片。
52Hz, I love you(52Hz, I love you)
上映日期:2017-01-26
類 型:愛情、音樂/歌舞
國 家:台灣
片 長:1時49分
導 演:《10+10》魏德聖
演 員:林忠諭(小玉)、莊鵑瑛(小球)、《太陽的孩子》舒米恩.魯碧、米非、《擺渡人》張榕容、《南方小羊牧場》林慶台、趙詠華、《神廚》李千娜、《22個男人》范逸臣、《落跑吧愛情》馬念先、《貧民英雄》民雄、《傻瓜向錢衝》應蔚民、《屍憶》田中千繪、《海角七號》林曉培、《海角七號》安乙蕎、《風雲高手》馬如龍、《海角七號》沛小嵐
發行公司:威視股份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52HzIloveyou/
在近幾年台灣賀歲片其實已經開始向下滑了,不能說此檔期電影不夠精彩(當然也是其中之一),問題該是觀眾看膩了,看膩賀歲片總跳脫不了既有框架,要嘛多是以人情味為出發點,要嘛就是豬哥亮。同一招出手太多次,總是會有失手的一次,去年雖然仍是豬哥亮主演《大尾鱸鰻2》居台片之冠,但實際上它卻慘被另一部好萊塢英雄電影《死侍》狠甩幾條街,直至今年同樣由豬哥亮主演的《大釣哥》討論度與熱度已明顯不如前了。正當我們以為賀歲片已經就是「這樣子了」的時候,今年同時出現了《52Hz, I love you》以及《健忘村》這兩部風格迥異的賀歲片,且此兩者皆為台灣過去鮮少出現的類型電影,足以顯見台灣電影是有實力掌握多元題材的。
只是,不論是《52Hz, I love you》還是《健忘村》,說實在話標上「賀歲電影」是有那麼點不太恰當,前者真要分屬應當放在情人節較為合適,至於後者放在哪裡無所謂,就是放在大家都追求過年氣氛的春節就是怪怪的。可說歸說我還是買票進場了,先說結論好了,我很喜歡《52Hz, I love you》,喜歡它的劇情、喜歡它的角色設定,但更喜歡的還是它的音樂本身,尤其《開門關門》這首歌曲,由四組「旁觀者」擔任「引歌」,唱出主要四位角色自己可能不知道別人卻知道的、關於對愛情的憧憬、迷惘與害怕,接著再由「當事人」自己唱出屬於自己的心聲,而開門與關門這兩個簡單動作,直接道出他們現在正面臨的愛情抉擇處境。歌詞不僅貼近觀眾,也與電影本身相呼應。
事實上,在電影之前我就是先聽了《開門關門》才開始有了對《52Hz, I love you》的興趣,因為我非常喜歡「小男孩樂團」以及「棉花糖」,兩位主唱米非以及小球聲音都非常特別好聽,不能說她們(包含小玉)是歌而優則演,但確實只有她們能夠「唱」的這麼到位,對於一部歌舞片來說,與其看一些演員很勉強的唱著歌,倒不如看真的歌手唱歌。先前魏德聖擔任馬志翔電影《KANO》監製,找來了一群棒球選手演電影,這次再找來多位歌手演電影,不只成功引起話題,也再次驚艷了觀眾。至少對我來說,魏德聖已然成為台灣電影近代不可缺少的新銳導演之一了。
回到電影正片上,《52Hz, I love you》調性有點近似知名歌舞片《媽媽咪呀》,輕快俏皮且充滿各種色彩,非常適合「愛情」這個本就五彩繽紛的主題。
愛情總是在「我愛你,你愛他,他愛她,她愛她,他愛他...」裡拼命糾纏,如同片中的甜點師小玉,他細心照料著一顆早就知道不可能結果的單戀果實,卻甘願成為對方的鬧鐘、對方的垃圾桶。而每當愛情降臨,卻又會開始覺得「眼前的人到底適不適合自己?」,就像政府職員蕾蕾,耗費十年青春在一段感情上,拼命在對方身上刷著自己的青春,卻在收到一張張帳單後,開始感嘆自己到底還有多少額度可刷?且對方究竟有沒有想要償還貸款,或者給予自己等價的東西?只是在愛情出現以前,又不斷的去給愛情「做出假設題」,寫題太久時間到了考卷收走了機會沒了。於是小心花店的小心,即使有著與外表不符的歲數,卻沒有他人認為應當有的經歷,關於愛情。
《52Hz, I love you》裡有等愛的人,有想愛的人,有不想愛的人,還有愛不到的人。無論是異性戀亦或同性戀都好,每個人的愛情都不一樣,卻也都近乎一樣,想找的不過就是一個「對的人」罷了。當然除了必然的愛情課題外,本片雖然篇幅較少,但依舊缺少不了愛情永遠的對手-麵包。「愛情是需要麵包來養的。」,這句話是肯定句也是疑問句,會有人講明明可以靠愛情戰勝麵包,但說的簡單做得難,如果能夠輕鬆做到,就不會有像蕾蕾為此掙扎十年而想放棄愛情的人出現了,不是嗎?
《52Hz, I love you》唱出了台灣電影的另一種可能,那種不同於好萊塢歌舞片的小清新感,實在很難不讓人不去喜歡。片中的每首歌就像電影一樣如此討喜,每個環節設計、舞蹈編排、運鏡走位等等,在配上繽紛的色彩點綴,彷彿就像在看部華麗的歌舞劇般令人目不轉睛。只是「歌」卻有點壓過電影本身,不能說不行,可這終究是部「電影」,全片的說話台詞篇幅明顯少於歌唱部分,或許是想彌補「演員(歌手)」自身的演技不足,也可能是為了「突顯」這些用「說」的情節精采之處,若非這些歌手真的唱得不錯,不然我是會覺得用的有些過頭了。
在劇情部分,也是走向一個每個人都有伴的圓滿收尾,孤單的有愛了、吵架的和好了、第二春的找到了,像是呼應著預告片裡的那句話,「擁擠的城市,不應該有孤單的人。」,不管是情人節也好,春節過年也罷,好像在這樣重要的日子裡,再怎樣喜愛孤獨的人,都會想找個人陪伴,就算只有一天也好。魏德聖導演是看準了情人節就是要兩個人才能過,就像過年就是要全家人團聚,才會推出這樣一部「不該自己一個人」的電影吧(亂講)。
就算有人說世界上沒人能聽見那條能發出52赫茲頻率的鯨魚聲音,但誰會真的能夠確定,會不會在未來有一天,在某個地方,出現一隻恰好能聽見牠的貓咪呢?
今天三點下班後就趕著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跟老爸還有老姐一起,看完後的現在在電腦桌前打著文章,等著老媽煮年夜飯,最後我想說,祝常來、碰巧點進、我的讀者(?)還有PPT電影版的大家新年快樂,新的一年就讓我們繼續看電影吧。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10
52赫茲鯨魚的聲音人類聽的到啦!!
是因為52赫茲鯨魚和其他鯨魚的頻率不一樣,所以才會被當作是異類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