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被心理醫生診斷出「解離性人格疾患」,已知有23種人格。
(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常被稱為「多重人格」)
醫生提出一個理論,指出極端心理狀態會改變生理結構,
此理論在凱文身上得到驗證,即第24種人格:「野獸」(The Beast)。
幾個主宰人格綁架三名少女,準備執行儀式使該人格覺醒。
-
本片的敘事結構簡單,必須依靠演員的生動演技來撐起整部戲。
所幸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在片中演技大爆發!
除了服裝改變,觀眾主要依賴言行舉止及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化去辨別當下的人格。
而本片在人格轉換時,不需要太多台詞來解釋,觀眾即能輕易辨認,
可見James McAvoy在表演上所下的工夫有多深。
過去他的演出其實也都不錯,只是沒有太多展現演技的空間。
本片若光看他演技也夠了,也讓人期待他未來其他作品的表現。
-
有一部分的人(包括我自己的朋友)會認為野獸的設定太扯,
但若是弄懂片尾點出的那件令人吃驚的事,其實就變得很合理了。
導演在2000年的【驚心動魄】(Unbreakable),與本片是共同世界。
片尾布魯斯‧威利飾演的男子即是【驚】片的主角,
他口中的「玻璃先生」即是【驚】的反派,由山謬‧傑克森飾演。
【驚心動魄】可以說是一種另類的「超級英雄」電影,
布魯斯‧威利飾演的腳色經歷列車事故後倖存,開始察覺自己的與眾不同。
而【分裂】的野獸人格出現時,會有驚人的速度、力量及肉體強度,
其實也可以看做是一種「超人類」的設定。
很多人可能習慣了Marvel或DC的典型超級英雄片,才會有前述的錯愕感。
畢竟【分裂】的背景還是比較「現實」一點,直到野獸出現才有點超現實的感覺。
我自己則是樂觀一點看待,如果電影本身能夠自圓其說,我也能夠接受。
例如【X戰警】是設定在演化過程中,人類基因突變而有「變種人」;
而【分裂】則是多重人格會影響生理結構,甚至發展出「超人類」的能力。
這種建構於部分現實再增添一些虛構設定的故事,我個人是十分喜歡的。
況且很多過去的虛構,不也在目前成為了現實嗎?所以還是放寬心享受故事吧~
-
共同世界觀(Shared Universe),可參考POPO的舊文(https://goo.gl/2LLL5i),
簡單說就是不同作品設定於同一個世界當中。用在電影上也被稱為「電影宇宙」。
近年來,由於Marvel電影宇宙的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功,
除了DC跟進以外,也陸續出現其他採用共同世界觀來發展的作品。
其中之一就是下個月即將上映第二部作品的「怪獸宇宙」(MonsterVerse),
第一部是2014年的【哥吉拉】,再來就是下個月的【金剛:骷髏島】。
後續還有2019年的【哥吉拉:萬獸之王】與2020年的【哥吉拉對金剛】。
另外一個即將在今年開始的是「環球影業怪物宇宙」(Universal Monsters),
6月由重啟版【神鬼傳奇】(The Mummy)打頭陣,
後續還有尚在發展中的隱形人、狼人、凡赫辛、黑湖妖潭、科學怪人等多部作品。
而之前的【德古拉:永咒傳奇】已確定不在這個行列裡了。
雖然這樣的共同世界觀「潮流」,有很大一部分是商業考量,
但也不可否認的,如果故事本身說得好,作品之間的連結又吸引人,
觀眾應該是很樂意買單的(至少我是啦)。總之還是期待各平行宇宙(?)的發展囉~
-
最後回到【分裂】,忍不住要碎嘴一下......
很多媒體在報導時還是常用「人格分裂」稱呼多重人格,
偏偏這樣很容易跟「精神分裂」搞混(難怪之前要正名為「思覺失調」)。
雖然大眾會搞混兩者也是行之有年了,
但媒體應該盡到導正視聽的責任,及建立實事求是的態度,
不然只會被社會大眾繼續瞧不起而已。
弄錯的代表性文章之一,大家自己看囉(https://goo.gl/R8N8cz)。
-
故事劇情:6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