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Hz的愛情呼喚
寂寞等待
愛情的現實掙扎
美麗不再
情人節,小心依然在花店工作,看見街上的情侶恩恩愛愛,心裡充滿想愛的感覺。小安默默愛著蕾蕾,這份心情卻沒被察覺。小安跟小心在情人節快遞代表愛情的巧克力和花,聊著聊著相視而笑,莫名一起過節。蕾蕾跟有著音樂夢的大河相愛十年,愛情的美好消磨在現實的生活,對於維持一個家的疲憊,讓她不想繼續戀情。大河十年來依舊天真,差點在求婚的情人節晚餐被分手。小安工作的麵包店師傅,喪妻後單身;小心的阿姨在單身的情人節跟麵包師傅相遇、相愛。小心的弟弟在情人節被找去顧花店,女朋友無奈抱怨。兩個相愛的女生參加聯合婚禮,雖然不能合法登記但也接受滿滿的祝福。
當遲遲沒遇到真愛
「我好想/遇見一個人/相信無神論/卻愛討論永恆」
玫瑰到了花期,沒人駐足欣賞;鯨魚孤單歌唱,無人悉心聆聽。幫人快遞花跟巧克力的他們是喜鵲,在情人節孤單看著所有人放閃,帶著落寞的心情相遇。小心跟小安,是兩種單身的類型,魏德聖口中的世代縮影,單戀或者還沒遇到想愛的人,等待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的愛情。《52 Hz I Love You》想說的是每個人的愛都有被聽見的時候,要相信愛情。
當愛情遇見柴米油鹽的日常
「再讓我睡三十分鐘,醒來之後,我告訴妳完整的夢。」
可是蕾蕾倦了,她要的不再只是美好的愛情憧憬,而是實際的生活,付清貸款、生活品質好些。她知道沒有足夠麵包的愛情,會充滿委屈。十年的愛情,創造的多還是消磨的多?大河懷抱音樂夢,才終於在情人節前夕得獎,用他的天真,唱著沒有Do Mi沒有So的情歌。他很愛蕾蕾,只是不太會表達,兩人的個性、對生活的追求也不太一樣。對於兩個人復合後實際怎麼相處或面對生活的困境,電影沒有著墨太多,只是輕輕點出長年戀愛的情侶可能面對的問題。
當婚姻不被法律接納
「我在愛之中/看見/我的缺憾/我用我一半/交換你一半」
兩個穿結婚禮服的女生走進小心花店買捧花,她們相愛、彼此認定,但在婚禮現場無法完成法律登記。不過她們還是參加聯合婚禮,在會場中央接受眾人祝福,婚禮後一起去幼稚園接小孩,表現出電影對同志婚姻的認同。就如同電影宣揚愛情,認為所有的愛都珍貴。
當賀歲片遇見流行音樂
《52 Hz》的四位主角都是樂團主唱:宇宙人樂團小玉、棉花糖樂團小球、圖騰樂團舒米恩、小男孩樂團米非,是一部用流行樂串起來的電影。音樂跟劇情的銜接類似MV的感覺(相較La La Land穿插的歌舞比較偏向把劇情暫停,我喜歡52 Hz的呈現方式),唱兩人的相處或者內心情緒,很多故事情節就在歌詞裡交代完,其中也出現少量的想像畫面。除了流行歌曲,也配合故事發展出現大家耳熟能詳的《望春風》、《當我們同在一起》的旋律,讓觀眾跟蕾蕾同步感到無力或者破涕微笑。
當52 Hz在台北撞到海角七號
角色安排有很多驚喜。對於臺北人來說,看到柯文哲出現在電影,電影院就出現一些驚呼跟笑聲。加上是海角七號迷,看到范逸臣跟海角七號裡的樂團出現唱歌,非常非常過癮。聽到大河背著吉他去求婚的路上機車發不動的時候說:「我操你媽的臺北」「 為什麼我不敢摔吉他」,大家都笑了。
另外《52 Hz》放入很多臺北都會生活的元素,包括路上成群的摩托車騎士、很貴的生活支出、連市長都出現在畫面裡。這是我愛上《52 Hz》的原因之一,因為深有共鳴。魏德聖成功運用大家對台北、海角七號的熟悉,喚起觀眾的會心一笑。
對我而言《52 Hz》是一部質感賀歲片,有趣的是,整部電影說的只是一整天發生的故事 ,一開始把情人節說成很重要的節日,大呼相信愛情至上,但也不避諱節日的商業行為或者情侶相處的挑戰,最後結尾在充滿愛的世界(完成賀歲片必備的皆大歡喜結局),很溫馨貼近生活,也埋了很多可愛幽默的哏。
題外話
無法克制的把《La La Land》拿來跟《52 Hz》比較,兩部上映的時間差不多,也主打音樂元素(La La Land多更多舞蹈)。有些影評說La La Land呈現的也是洛杉磯的生活形態,不過可能我對洛杉磯沒有任何了解跟親切感,所以難有共鳴。《52 Hz》給我強烈的本土共鳴,相對的可能無法讓其他人產生那麼深的感受。
上次寫《La La Land》的時候覺得裡面安排的歌舞讓我無法非常進入劇情,除了不同城市的熟悉感外,母語跟習慣的曲風或許也大大影響我看這兩部電影的感受。原本以為我習慣劇情片、不適合看歌舞/音樂劇(在文化部的定義裡,歌舞劇=音樂劇),但愛上《52 Hz》之後發現,即使同樣是音樂劇,觀影經驗還是會受故事的背景、各方面的呈現手法影響。
也許鯨魚最終游到更遠的海洋
遇見另一隻不需要語言的同伴
「我可以什麼都不用說
就覺得我的愛你會懂」
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pg/underfootbridge
部落格:https://lilywu12192.pixnet.net/blog
故事劇情:9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