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篇文章
「Human emotions are like works of art. They can be forged. They seem just like the original, but they are a forgery.」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authentic concealed in every forgery.」
寂寞拍賣師

影評 《人生剩利組》 - 人生這場遊戲真的很難玩

2017-11-04 21:59:40


以前的人其實不會特別追求「快樂」。
 
並不是說他們偏好不幸,而是當時人們認為快樂是神的恩賜。直到近代,社會風氣才定義出快樂的日子應該長得如何,並且認定快樂是一種可以製造和追求的東西。今日的快樂感,其實比想像中帶有更多的人為成分。 
 
Brad 的中年並不快樂,他開始對於生活充滿疑惑,認為自己並沒有過著想要的生活,並在責怪別人和自責之間不停擺盪,電影透過大量的獨白和幻想畫面表現出中年大叔的內心危機,每每 Brad 又開始陰鬱的碎念便會出現尖銳短促的小提琴單音襯托無邊的焦慮感(莫名讓人想起單身動物園的詭異音樂氛圍),與原先期待的溫馨勵志感拉出巧妙的反差。
 
這一切都來自於他那些成功的大學同窗們-一個白宮權貴、一個金融業鉅子、一個好萊塢名導、一個科技創業新貴-全是金字塔前 1% 的頂尖人士。身為觀眾不得不說 Brad 實在有些嚴格了,這幾人的隨便其中一位,大概都能讓生活在平均值一個標準差內的你我,被心中的忌妒所釀出的酸言酸語腐蝕身亡。反觀 Brad,有可愛的妻子、頗具音樂才華的兒子、屬於自己的事業,經濟方面雖然無法揮霍但也足夠過日子,整體來說或許比很多人要好了,為何他這麼不快樂?
 
(Photo Credit : IMDb
 
 
滿足感可以說是人類會感到快樂的關鍵,自己的慾望獲得回應就會開心,如此簡單,但有趣的是,獲得滿足的規則很單純,但是慾望之坑的深度卻由不得我們決定。一旦知道別人擁有某樣 我缺乏 / 比自己好 的人事物時,總是能輕易挑起我們的嫉妒心 ,開始將過去做出的每個決定都翻出來和自己算舊帳,如果選了這間學校會不會有所不同?如果換了工作會不會飛黃騰達?如果念別的科系、如果沒有跟當時的情人分手、如果可以再來一次 ... 在每個轉折的路口用紅筆加上刺眼的眉批,把自己總結的一文不值後才發現過去不能改變。第二階段是把身邊的人也都拖下水,都是容易滿足的另一半害我沒有追求更高成就的動力、因為當時的我還沒有準備好、因為我還在等更好的時機、因為朋友/同事/長輩建議我這麼做 ... 幾乎把整個生活圈都打為造成今日悲慘生活的共犯,然後醒悟其實每個決定,都是自己做的。最後我們開始憤世嫉俗,認定那些擁有成就的人要不是透過不公不義的手段達成,要不然就是其他面向的生活極為貧乏,真的沒什麼好羨慕的,真的。
 
我們不停這樣告訴自己,但那種被辜負了、被遺棄的感覺還是揮之不去,於是從自責的那個步驟開始,再來一次循環,我們忙著檢討,但忘記繼續前進。
 
  
Brad 的陪兒子面試之旅,差不多就是在幫觀眾們演出以上種種內心的恐慌,像是坐上單程巴士卻在半途開始懷疑是否搭錯車的急躁,他埋怨已經被世界遺忘了,人生已經大勢底定沒得改變了,只能在諸如升等商務艙或是賣老臉替兒子疏通關係這樣的地方彌補;難得認識宛如當年自己一般滿懷理想的女孩,忍不住抱怨了一番後卻換來尖銳的指責-你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兼無病呻吟。心累之餘,與大學好友共進晚餐,Brad 終於面對了這份焦慮與恐慌,失控的提問「我到底是你的誰?」
 
好像情侶分手般的台詞讓戲院的一些人笑了出聲,但我想,Brad 和我們其實是想對著世界問「我不在頂端也不在底層,我好像連抱怨的資格都沒有,那我究竟算什麼?」
 
 
演奏會上,Brad 看著兒子兩位正值大好青春年華的朋友在台上表演,總算為內心找回一絲平靜,想起年少時期曾經如此熱愛這個世界的自己,如今世界還是一樣回應著那些擁有遠大夢想的孩子們,並送他們走上所選擇的道路,並沒有變得惡毒扭曲或是討厭自己;事實上當年的 Brad 想為了世界貢獻一點什麼,他也如願以償了。
 
長期以來的不滿和怨懟,是他輸給了人性。
 
思緒至此 Brad 不禁默默流下兩行清淚。人生這場遊戲原本就充滿著令人猜不透的規則,比起一帆風順,迷失不知所措好像才是常態?就像兒子最後的智慧語錄:「別人根本不會放在心上,只要在乎那些在乎自己的人就好。」或許我們只能盡力在當下做好每個判斷,並在徬徨別忘記當時自己的初衷吧。
 
 (Photo Credit : IMDb
 
但是 ... 依然要挑骨頭一下,班史提勒的內心獨白在這段畫面實在發揮了相當強大的干擾力,不但跟演奏音樂互相衝突,也一直令人無法專心看主角的表情,原本是整段可以好好留渲染情緒的段落,加上了獨白就顯得 ... 非常平凡庸俗,就姑且腦補這種平庸是導演預謀想要呈現的吧,嗯?
 
電影的最後想表達出的概念還是偏向於「不要比較、做自己最重要」的論調,但用比較隱晦的方式呈現,也為抱持不同想法的觀眾保留一點空間,畢竟這種不平衡感也是帶來競爭的原動力,而很多進步都是依賴於此產生,與他人比較其實不完全算是壞事。能夠理解最後力道放軟的作法,不過這樣難免會有結局空虛的感受,是稍微可惜的地方,但全片相信說出了許多人心底的擔憂,仍然瑕不掩瑜。
 
Medium:


電影爽度:6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8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9

勵志 中年危機 人生 喜劇 自我認同危機 選擇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