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斯維勒納夫帶著兩位合作無間的好戰友——「傳奇攝影大師」羅傑狄金斯、「已故音樂才子」約翰約翰森分頭穿梭至2049年的洛杉磯、與外星人進行說文解字後,造就首集成功的幕後黃金四角,來到續集只剩下唯一的一角:泰勒謝里丹。而正當所有人都在擔憂前作多數核心主創的缺席是否將影響續集的表現,身為負責誕下《怒火邊界》原創劇本的親生父親、並繼續產下第二胎的謝里丹,依然不負眾望地繳出好成績,也許無法完全企及前作,但絕不失為一部值得讚許的優良續篇。
一如首集,《怒火邊界2:毒刑者》同樣安插了兩條代表美國視角及墨西哥視角的主副線同步延展;主線依舊是美方視角的布洛林與狄特洛,副線則從前集的墨裔污警改為入行邊界人口偷渡的墨裔少年;其他方面,第一集戰略性的「引渡」,第二集則變成戰略性的「綁票」,全片的最後,一貫交由不代表美墨任何一方、漂泊在邊境兩界的班尼西歐狄特洛結束整段旅程,至於必定在片頭突發引爆的炸彈,則宛如成了本系列的開場傳統。
如同好萊塢多數的續集電影,《怒火邊界2:毒刑者》大體上套用的仍是和首集相同的敘事公式,較為顯著的差別則在於角色定位上的重新配置,上回已經退場的女主角艾蜜莉布朗,其先前「被徵召者」與「局外人」的定位,此次一分為二,前者轉換到班尼西歐狄特洛身上,後者則由麥可貝力捧的「真人版DORA」伊莎貝拉莫娜取代,而同樣回鍋續演的喬許布洛林雖然依舊扮演「盤算計策的徵召者」,但別於首集一副通曉大局的自信從容,此次的他也難逃重踢鐵板的命運。
將艾蜜莉布朗「被徵召者」與「局外人」的定位分拆給其他兩名角色,如此作法其實存在著某些風險,編劇必須冒險面對觀者對劇中人物的代入焦點容易會被打散的可能性,事實上,這個風險也的確發生了,而這也許就是本集口碑普遍雖好、旦註定難與前作比擬的因素之一,因為本集缺少一個像艾蜜莉布朗如此貼近觀眾立場的偏人性化、客觀的主體視角,而這集的每個角色無一不是道德模糊、遊走灰色地帶,這樣的做法並非不好,也看得出來這是泰勒謝里丹的創作堅持,但即便是充斥惡徒的黑幫片,角色也有明確的對立面,很可惜地,本集人物各自擁護的價值觀並不如上次那般爬梳整齊。
《怒火邊界2:毒刑者》這個與首部曲相近的熟悉架構,前半段看似輕易可被觀眾預料劇情走向,但直到進展至後段,任務遭遇突發威脅,局勢翻盤之後,故事才開始進入了正題。此番安排,猶如泰勒謝里丹刻意引觀眾上鉤的佈局,只為強化後半段美國政府遭受伏擊的重挫所迎來的轉折張力。有趣的是,這份嚐來類似的挫敗,即是上次作為「闖入虎口的綿羊」艾蜜莉布朗所承受的,而已經得意過一回的喬許布洛林,終於這回換他吃下了敗仗。
本集的「新綿羊」伊莎貝拉莫娜不同於是非分明的艾蜜莉布朗,她是個徹頭徹尾被毒梟大亨老爸寵進骨子的傲嬌公主,而她的傲慢自大,正好對應了喬許布洛林對此趟任務的過度自滿,兩人的自大與自滿,如同映照著他們雙方國家的最惡面,隨後他們的缺陷,也為自己招來了橫禍。於是,這場邊境戰役中最理智的倖存者,是經驗老道的班尼西歐和那名懂得見機行事的墨裔少年,他們有著共通點:都是拉美血統,並以各自的方式在邊界兩端求生存,或許班尼西歐正是察覺了彼此皆是同路人,而在最後象徵性的收他為徒。
少了丹尼斯維勒納夫與羅傑狄金斯的美學調度,固然有些失色,《怒火邊界2:毒刑者》的鏡頭語言確實不若三年前那般流暢且精心鋪張,但純論戲劇表現上的成就,我認為這是一部無愧首集高水平的出色續集,也許大部份觀眾還是比較適應第一集那種有「明確的單一主角觀點」的敘事方式,但我覺得那是比較傳統、既定的觀影思維,並非決定作品優劣的實際標準,無論是《怒火邊界》系列、抑或《極地追擊》《赴湯蹈火》,泰勒謝里丹筆下的邊境衝突始終充滿著令人深陷其中的蒼涼、暴力、與無奈,我已經迫不及待《怒火邊界3》的到來了。
歡迎到我的粉絲專頁按讚訂閱 : https://www.facebook.com/filmisland?ref_type=bookmar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