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騎士:黎明昇起 (The Dark Knight Rises)
黑暗系列的最終動人樂章
記得我在2008年觀賞完"黑暗騎士"後,只覺得在電影結束後久久不能自己。因為當蝙蝠俠騎乘著蝙蝠機車奔馳在道路上,切換著高登局長的獨白,頓時還不能馬上跳脫劇情的沉重感。而快節奏的電影劇情風格,也讓我反覆思考了許多電影情節與劇情安排,所以之後又再掏錢進了電影院看了第二次。但兩次觀賞"黑暗騎士"後的結果,卻無法寫出完整的觀後感,只因為克利斯多福諾蘭導演編劇的功力實在太強大,將劇本不論是世界觀、角色撰寫或是對白橋段設計的相當龐大,不論是要從何處的觀點切入,都無法完整的寫出整部電影的核心價值。是要從令人毛骨悚然的小丑反派切入"黑暗騎士",還是從黑道橫行的高譚市背景說起,似乎都無法搔到癢處,只覺得每次寫出的字句都只能算是削到一點邊邊屑屑而已。最後只好將時間點拉到提姆波頓版本的蝙蝠俠,再到喬舒馬赫版本的蝙蝠俠,只顯得我的文長寫的不倫不類,有如蝙蝠俠的編年史一樣。
因此,到底要從什麼樣的觀點切入這部"黎明昇起"?我想應該就是相當重要的一個議題。
做為"黑暗騎士"系列電影的最終章,我認為"結束"就是這部電影作品的最大主軸。從由湯姆哈帝所飾演的反派Bane談起,Bane這個角色的出現,便可以將"黎明昇起"與"開戰時刻"做為連結。而就Bane的犯罪動機而言,也似乎有別於"黑暗騎士"裡的小丑,並不是只是想看"世界陷入混亂",而是有另一個崇高的思想。因此,就劇本的安排上,並不會像"黑暗騎士"那樣的複雜而令人難以理解,反倒是讓我覺得"黎明昇起"是一個平鋪直述,較為直觀劇本走向。而就其他角色,如由米高肯恩所飾演的管家阿福,我認為在"結束"這個主題上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自"開戰時刻"開始,甚至是克利斯多福諾蘭導演的電影作品,米高肯恩始終扮演著說話份量相當重要的智者角色。但在"黎明昇起"中,卻有一翻感人的表現,我想也是本部作品最讓人催淚的部分。有了米高肯恩的角色演出,也讓圍繞在蝙蝠俠的故事主軸加深了不少深度。另外,像是由安海瑟威所飾演的貓女、喬瑟夫高登李維所飾演的熱血警察等都是幾位表現不錯的演員,尤其是這些演技派演員,在對話當中也加入了許多例如翻白眼表示不耐煩、閉眼赴死等生動的臉部表情,讓整部電影相當精彩。反觀由克里斯汀貝爾所飾演的蝙蝠俠布魯斯韋恩,表現相較之下平凡。但其中在地牢內身心俱疲的掙扎橋段,是個詮釋蝙蝠俠內心層面的不錯演出。這個地牢橋段讓我聯想到"黑暗騎士"的動畫作品-"蝙蝠俠:高譚騎士"中的"行過痛苦"(Walk Through Pain)這個短篇作品,在蝙蝠俠的哲理與內心掙扎的闡述上有不錯的描寫。大致上"黎明昇起"這個電影作品是成功的將"黑暗騎士系列"做了一個完整的結束交代,但是在片尾的部分還是藏了不少伏筆,似乎又是一個開放式結尾。這個電影作品成功開創了蝙蝠俠的黑暗寫實風格,也成功帶領了不少話題與美國漫畫的風潮。
在劇本方面,除了一貫的將黑與白的界線畫為模糊,"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才是克里斯多福諾蘭想要創造出的"黑暗騎士系列"主軸。另外,在各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刻畫,也是"黎明昇起"的一大賣點。除了幾位重要角色的內心探討外,也同時探討到高譚市內市井小民對於蝙蝠俠的期盼。同時也反觀蝙蝠俠在內心掙扎,究竟是否重出江湖等議題上也有很深刻的琢磨。雖然劇情的爆點,或是犯罪手法並沒有像"黑暗騎士"那樣的心機險惡,但精彩程度我想也是今年超級英雄電影當中可以排名前三的。反派Bane的角色琢磨我認為是相當出色,角色的講話方式以及煽動犯罪的手法也是相當精彩的地方。在運鏡以及拍攝手法方面,我認為就略顯遜色許多。在畫面的呈現上,有別於"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出現較多在"白天"發生的場景而非"夜晚"。也較少像是製造懸疑的旋轉鏡頭、製造臨場感的搖晃鏡頭、放大情緒能量的慢動作鏡頭,反而是在一些像是飄雪的場景,警察群眾過場、飛車動作場面上等讓電影呈現些許的超現實主義的淒美味道。蝙蝠俠從背負高譚市惡棍的罪名,到成為市民心目中的超級英雄,由黑暗轉為正面,這些戲劇張力我想雖然沒有透過非常花俏的運鏡,也是可以存在觀眾的心裡的。
在電影上映前的病毒式行銷當中,也有提到有關布魯斯韋恩的企業投資在綠色能源上的開發,其中核融合技術也是在電影中相當關鍵的點。我想,在眾多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的作品當中,"黎明昇起"雖說深度並不如其他像是"全面啟動"那樣錯綜複雜又精彩龐大的舞台,亦或是"頂尖對決"那般探討人性醜陋的劇情發展,但不可否認的他是一個很成功的"商業性"電影作品。除了帶動電影周邊商機外,利用病毒式行銷也可以補足了電影作品本身的不足與缺失。這些背景資料是需要觀眾們去自行發掘,卻也不會讓人覺得發掘的過程中有什麼煩瑣或是無聊,而這樣的行銷手法,是讓觀眾發自內心的想去了解,而進一步的將這部電影作品創造出話題。如果你在最近有問朋友:"看黑暗騎士黎明昇起了沒?"我想電影團隊是已經成功了。
整體而言,"黎明昇起"的故事舞台相當龐大,我認為如果能夠在觀賞"黎明昇起"前,重新溫習"開戰時刻"會是一個不錯的前置作業。除了能夠知道反派Bane與"開戰時刻"的忍者大師間的關係,也能夠知道像是"蓋外套"、"阿福前往某地點"、"蝙蝠群飛舞"等相關橋段,讓在觀賞"黎明昇起"時心裡的波動能夠更大更加感動。
我個人最喜愛的地方,就是在於"黎明昇起"又是由漢斯季默操刀電影配樂。這不僅是將"黑暗騎士系列"三部曲成功的在風格上有了共通的連結,磅礡的配樂搭配一些與電影角色相關的小變化,使得這三部曲的結束有了非常精彩又動人的降幕。
另外,我個人最喜愛的橋段,莫過於小男孩在橄欖球賽會場上演唱美國國歌的場景。在預告片上也可以窺探一二,美國國歌的歌詞是根據獨立戰爭中詩人看到英國砲擊美國碉堡後,仍看見星條旗飄昂的景象。"火光閃閃發光、炸彈轟轟作響"似乎就是訴說著高譚市的暴風雨前的寧靜。而在電影院的觀眾感受到肅殺氣氛的同時,諷刺的是,那群興奮觀賞球賽的群眾,卻深在危機而不知。我認為是劇本安排上最劇張力的橋段之一。
個人評分: 7.5 / 10
內容版權所有,轉載前請先告知作者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