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院裡看著【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2小時多的場景幾乎都在昏暗、陰沉又詭譎的氣氛中渡過,片中為了營造當年舊蘇聯時代恐怖的權威統治社會,演員說著蘇聯口音的英文,又在充滿俄式象徵的場景,如鐵路、大型工廠、冰天雪地的北國風景,氣氛都對了,但就是哪裡不對勁?在觀賞完的兩個禮拜內,我試著理解電影以及改編原著的核心價值,只能說【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的拍攝剪輯、劇本編排和導演說故事的方式,在混亂中帶過。而中文片名也精準地把握住整部電影的基調,那就是整個兇手獵殺的過程(電影的說故事過程),相當的失控。
【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的劇情,是從馬克思主義中的理想國度、完美的天堂作為發想,並以連續孩童失蹤謀殺案件作為衝突的引爆點。劇情本以主角李奧追查謀殺案件的過程,進而一步步挖掘舊蘇聯這個國家機器運作下的政治抹黑以及人性間的猜忌與醜陋。但電影似乎將原本應聚焦於馬克思主義缺陷的焦點失衡,反而花了相當多的比例在不必要的打鬥、追捕的細節,甚至是戰爭畫面。縱使湯姆哈迪詮釋主角李奧的卓越演出,但整齣電影從頭到尾實在非常難說出令人記憶的橋段,僅零碎的片段和零星的畫面,使得個人在觀賞後的感覺只有混亂形容。而劇情混亂的結果,似乎44個孩子也不是重點;殺童的兇手也不是重點;蘇聯國家機器的壓迫也不是重點—失焦的結果,野心太大而無法完整建立故事的核心價值,實為可惜。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腦袋中湯姆哈迪、歐蜜瑞佩斯以及蓋瑞歐德曼三人的演出是【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讓我印象最深刻的。
因此,【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的觀影重點,若擺在欣賞劇中演員的演技,將會是一場非常精彩的「非俄羅斯籍演員詮釋俄國人」舞台秀:飾演主角李奧的湯姆哈迪,穩重而內斂的演技表現,完全以俄國腔演出,搭配著低沉又令人極具壓迫感的嗓音,確實將主角李奧的形象塑造深植人心,而李奧隨著劇情推演從二戰英雄到國家重要幹員,再到貶官的心境轉折,湯姆哈迪除了在口條上的出色演出外,能屈能伸的肢體表現也相當精采,完全可以抓住影迷們想看到的、想聽到的、想感受到的那種舊蘇聯社會下的恐懼感。而其他角色演員的人物形象塑造也相當可圈可點,在面對龐大的國家機器,控制著人民生活並透過指證、莫須有的互相牽連,這種人心的壓力、內心的恐懼,面對權威的無力感,讓人看了揪心。
綜合上述,【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的劇情敘述方式過於混亂,先後順序以及劇情比重上的安排失衡,造成電影整體無法掌握重點而錯失了原本相當精彩的驚悚題材。但撇除故事劇情的編排失當,【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在場景設計、服裝、美學藝術等製作上,成功營造了舊蘇聯時代的壓迫氣氛。最令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個角色演員對於劇中人物的詮釋,並且賣力的塑造原本出現在書本中的虛構角色,並將每個角色立體化,成為銀幕上活靈活現的人物。因此若是希望在電影院中享受到驚悚又精彩的偵探、犯罪等衝擊感,很可惜【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在劇本的處理上,無法滿足這樣的需求,可能讓一堆書迷失望;但每位參與演出的演員表現都相當賣力,我想是【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的觀影重點所在。
故事劇情:
由同名原著改編的電影,端看導演說故事能力以及編劇重新編排的功力,【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的改編劇本很可惜無法到位,觀眾在思緒無法連續的情況下,電影整體而言相當混亂,劇情比重失衡,可惜了這樣一個好題材。(6.0 / 10)
影像美學:
【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成功營造了舊蘇聯時代的氣氛以及恐怖威權的壓迫感,不論是場景設計、服裝或美學藝術上,整體性相當完整。而在影像上,畫面多半呈現陰暗又灰色的色調,讓人在觀賞時馬上進入當年肅殺的氣氛當中。(7.0 / 10)
電影配樂:
配樂家Jon Ekstrand過去的作品不多,在【失控獵殺:第44個孩子】中的配樂雖無令人太多驚喜之處,但同樣與美學設計上的配合,成功營造了舊蘇聯時代的氣氛。但配樂被過於混亂且零碎的故事編排所破壞,音樂的連續性上無法連貫情緒,實為可惜。(7.2 / 10)
視覺特效:
不評分。
觀眾取向:(不計分)
喜愛湯姆哈迪的觀眾、喜愛蓋瑞歐德曼的觀眾、喜愛歐蜜瑞佩斯的觀眾、喜愛喬爾金納曼的觀眾、喜愛舊蘇聯題材的觀眾
個人總評:6.7 / 10
電影預告片:
(文中圖片、影片版權,皆為電影發行商所有)
內容版權所有,轉載前請先告知作者
【視覺動物的電影觀點】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nimalofvision/
故事劇情:5
氣氛營造:7
演技表現:7
題材鮮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