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體制化了!
刺激 1995

影評 間諜橋:影評

2015-10-17 17:46:49


年度最佳電影!史蒂芬‧史匹柏非常成功地傳達歷史洪流地細則,他再度回到擅長的戰爭題材,對於冷戰的時期的東德與蘇聯、國際間的猜疑與野心,透過湯姆‧漢克斯與史蒂芬‧史匹柏,將歷史浩大又細膩地呈現在影像,並且因柯恩兄弟的執筆讓故事比我們想像中地更幽默,然而最不能忽略的是:史蒂芬‧史匹柏再度展現了最精粹的畫面,在每一次地攝影機運動中,都能看到史匹柏熱忱與精神。

我們都在等待一部作品能清楚地告訴我們事件的始末,不僅要求架構宏大,細節精緻,同時──整體的感受必須不能太過嚴肅,而是要以輕鬆、幽默、歡樂。綜合以上所有要求與概念,我們將能夠在電影院,觀影結束時,給予它無比認同地掌聲,由此代表我們以絕佳地方式看見了始末。無庸置疑──史蒂芬‧史匹柏做到了!

電影沒有任何框架與型式,因此一部電影可以很難理解,也可以相當簡單,當電影持續放映了兩個小時,我們走出電影院後卻是一片茫然,面對這類電影倒也又愛又恨,理解電影後你會欣喜若狂;或者痛恨自己何必耗費時間與金錢觀賞了一部自己不喜歡的電影,可是──史蒂芬‧史匹柏的《間諜橋》完全不用擔憂。

從美國新浪潮走過來的史匹柏,我們喜歡他的電影已不僅僅在於使用了哪一位演技傑出的演員,而是史匹柏本身說故事的方法,與史蒂芬‧史匹柏長期合作多年的攝影師亞努斯·卡明斯基──這大概是我第一次發現攝影實力能夠完整地動容觀影感受,不用多!一個攝影機運動、15秒,完整地、清楚地、順暢地流動了故事。在《間諜橋》的所有的畫面裡,每分每秒都能感受到亞努斯·卡明斯基於攝影的精粹與溫度,這大概也說明了為什麼史匹柏與卡明斯基能從《辛德勒名單》一同來到《間諜橋》

相對喜歡長鏡的史蒂芬‧史匹柏,大概找不到畫面的瑕疵,甚至能透過史匹柏來告訴我們:為何喜歡導演說故事地韻味。電影大約有八成都是長鏡,卻沒有任何一個畫面不完美,不論是談判時的對峙、控訴時地情緒、交換人質時的心境交雜,都再再地說明史匹柏的長鏡熱忱。

從故事地開始至結束、從間諜獲取情到紐約地鐵上的乘客,閱讀紐約時報的神情來發現詹姆士‧唐納文(湯姆‧漢克斯飾)地身處現況,他為蘇聯間諜辯護受到抨擊與謾罵,不論於劇情還是畫面,皆完整地告訴我們史蒂芬‧史匹柏說故事地精神。

在魯道夫‧阿貝爾(馬克‧勞倫斯飾)與唐納文見面時,他說出了:屹立不搖之人。情節裡沒有太多畫面的切換,而是非常穩固地紀錄兩位演員的情緒,透過他們的情緒來放大故事,訴求精采的演技敘述心境,再慢慢展開故事地核心,透過如此的引導來看見故事,就像《間諜橋》開始的逆推進與擠進來看見阿貝爾的自畫像。不疾不徐地長鏡便是史匹柏的熱忱,使用歷史與戰爭則是他的精神。

在《間諜橋》相當重要的湯姆‧漢克斯與馬克‧勞倫斯這對真得讓人無比驚艷!兩位分別擔綱男主角與男配角,湯姆‧漢克斯其實受到大量地引導,經由馬克‧勞倫斯的引導後,唐納文這位角色更突顯出自身的困難,他不想受理沒有任何保障與代表的個案,一位美國的保險業律師為蘇聯的間諜辯護,輿論的壓力更使唐納文受到暴力侵擾。

另一方面因律師對規則的信仰,仍一心堅持要以美國憲法為首要,保護阿貝爾的權力,唐納文不惜欺騙家人,也不願違背自己對憲法的信仰。在湯姆‧漢克斯地詮釋裡,他將《間諜橋》的核心與角色的心境相當完成地呈現出來,如同阿道夫對唐納文說:屹立不搖之人。

然而最為令人驚訝的馬克‧勞倫斯,這位配角的難度相當高,我們可以發現這位角色不太能有過多的情緒,他必須大智若愚、冷靜判斷。為什麼他要畫自畫像?這是角色的特質,不僅能從中反映出間諜沒有固定的面容與身份,必須以國家的利益為優先。更可以將自畫像當作確認,確認自己的模樣,因此阿貝爾的自畫像橋段則是一種相當內斂的矛盾,他沒有固定的面容所以將現在的自己畫下來。

唐納文說阿貝爾是一位自律地軍人,馬克‧勞倫斯確實相當精湛,沒有任何間諜不該有的神情,就像戴上面具一樣。交換人質為了唐納文而等待,勞倫斯讓兩位角色更加緊密,同時散發出阿貝爾因友情而通情理,然而神情依舊還像帶著蘇聯間諜面具般地冷靜。而馬克‧勞倫斯已經完整地說服我們他值得一部奧斯卡最佳男配角。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二十世紀福斯


電影爽度:8
故事劇情:10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8

編劇人生

留言
或您可以完整的文章回應 點此回文

電影相關文章


院線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