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herent Vice 性本惡》觀後心得
導演:Paul Thomas Anderson |
這部電影光是其劇情錯綜複雜就會趕走許多人,稍稍閃神就得倒轉,能把它拍成電影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原本就是適合小說的故事,將它濃縮成電影版本,風格又能自成一格,的確不簡單,但劇情之複雜也許也是其嘲諷的手段,就像片中的大腳警探,過著制式化的生活,被工作限制行動與思想,回家又被老婆霸凌,他們永遠不知道如何快活,如何站在不同的視角看待世界,最後將菸草大口吞下肚,就像是注定與嬉皮文化格格不入。
聽說臺灣沒有上映這部電影,我不敢說它可不可惜,因為依我看完的解讀,這部電影嘲諷的正是多數的臺灣人,生活在處處充滿矛盾的環境,複雜又制式的表象之下,卻像個Zombie一樣,沒有意識到最根本的"陰暗面",且臺灣代表嬉皮的角色也嬉不徹底,頂多在部落格大放厥詞罷了(筆者中槍)。 李安的《Taking Woodstock》讓我們認識白天的嬉皮,那這部電影則讓我們看見夜晚的嬉皮,P.T Anderson的電影就像大麻,前提是如果摒棄所謂好與壞的認知,我們會活得更快樂。
歐文參一腳 |
對於劇情已經夠亂還要緊盯字幕這點,非英文母語的觀眾可能會有一點障礙,就像老外看王家衛的電影,我相信他們一定也重看無數次,文字風格在現實與虛幻之間徘徊,有種縷縷不盡的煙霧瀰漫之感,就像大麻的煙痕,同時搭配復古的配樂,讓人置身電影裡的時代背景,從Doc的視野解析並提出自己的嬉皮假設,講句實在話,若對社會生態沒有初步了解或者生活沒有靈魂的人請避免嘗試。
連海報都很有Style |
號稱黑色喜劇,但可能會顛覆一般人對喜劇的印象,有點類似是《白日夢冒險王》的感覺,但是又不顯得明顯、做作,反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任何事物都會變得輕鬆自在愉悅,而且《性本惡》也少了點哲學的色彩。 鏡頭的掌控很精采,讓大量的對白一點也不無聊,也因此營造不少有趣的橋段,演員更是屌到爆,從小看Joaquin Phoenix演戲,每次都讓我有全新的感受,實力派演員嶄露無遺,但Josh Brolin還是那個樣,狀況大概跟Mark Wahlberg一樣,戲路大同小異,還有其他綠葉各司其職,組織出這個循環不息的生態。
"固有的瑕疵無法理賠" |
其實我知道網路上有很多看不懂的聲音,但其實只要有自己的觀點就夠了,這就是片裡呈現的多樣性,即後現代主義強調的異質性,也與70年代的美國互相呼應,但我看的是一種生態,一種真實認識自我的狀態,我們內在的瑕疵迫使我們不斷追求,在主角周圍出現的角色,各個都是"固有的瑕疵",每個人都有無數個面向,乍看之下都是極俱風格的,總結起來創造了一個獨特的世界,或者你也可以解釋為"我們的世界"。
圖片來源:IAC Films、Ghoulardi Film Company、Warner Bros.
故事劇情:7
氣氛營造:9
演技表現:8
題材鮮度: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