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迪‧瑞德曼(Eddie Redmayne)與湯姆‧霍伯(Tom Hooper)再度合作,他們又創造了一部相當成功的故事,我們將透過《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看見無比勇敢、動容的真誠,就像故事中的角色向我們敘述那一段惆悵、揪心的歷程。透過艾迪‧瑞德曼精彩的演技,好似莉莉·艾爾伯(Lili Elbe)在我們眼前顯現了她本身的傳記,她的淒美、艷麗都再再地為電影添加了誠摯,而湯姆‧霍伯更渾厚地揮灑配色的美感,場景雖簡約卻清楚地呈現了故事的情懷,更利用光影展現畫家的色彩,然而最鮮明的特點則是莉莉·艾爾伯無畏地做自己。
我還記得上一次在戲院熱淚盈眶的電影為《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改編於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的同名著作,電影的呈現來自《悲慘世界》的演唱會版本,我記得湯姆‧霍伯為了突顯演員的表情,大量使用特寫完成每一句台詞,並且要求現場演唱收音。
湯姆‧霍伯希望演員展現真實的情緒,因此不以錄好音後對嘴,曾演出《悲慘世界》的艾迪‧瑞德曼,他再次讓我們看到年輕的影帝如何完成對於多數演員而言是一項挑戰的角色,從他意識到自己是女生的那一刻開始,故事打開了我們的感性,試著將我們拉進情節與角色裡。
演員扮演的角色各有巧妙不同,就算就角色相同,演出來的韻味也會不同,根據烏塔‧哈根(Uta Hagen)在自己的著作『演員的挑戰』(A Challenge for the Actor)裡提到:『演員在扮演角色時,不是讓自己去演出想像或觀察到的人物,而是自己正在裝扮人物。』
如果莉莉·艾爾伯改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來演的話,當然會截然不同,只是我無法想像他反串的演出。若我們將艾迪‧瑞德曼演技單獨分析,那可能需要相當長的篇幅,並從表演的技法來探討他的表演,而要概略地解釋他演得多好則──我們能以艾迪‧瑞德曼看見整部故事廣度與深度,湯姆‧霍伯沒有選錯演員,他完全放心的將電影交給艾迪‧瑞德曼,同時能順暢地引導艾莉西亞·薇坎德(Alicia Vikander)表達妻對於夫的支持,也讓我們見識到兩位傑出地演員如何完成這則淒美卻勇敢的故事。
電影中有許多橋段表達了對莉莉·艾爾伯致敬的意味,例如:剛開始的幾個畫面,都是莉莉·艾爾伯畫作中的題材,而湯姆‧霍伯將其放進電影的開端,畫面中光影的動態就他的二度創作。以及使用了《悲慘世界》的特寫鏡頭來描繪角色的心境,他致力於表達《丹麥女孩》中的莉莉·艾爾伯,不論光影還是特寫鏡頭都再再地顯示湯姆‧霍伯的成功。
想要搶先看到文章嗎?快來Screenwriterleo聊電影吧!
有任何需求請寄信至screenwriterleo@gmail.com
圖片來源UIP
故事劇情:8
氣氛營造:10
演技表現:9
題材鮮度:10